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指南(2013)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重症医学科(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性疾病之一。VAP可使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和ICU留治时间延长,药物使用增加,并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技术在ICU应用的日益普及,如何正确诊断、有效预防与VAP成为重症医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成果,组织进行讨论,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本指南,旨在对我国ICU内机械通气患者VAP的诊断、预防方面的管理达成共识。与气管相连,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判断患者气管内壁与气囊之间的压力程度,减少肺炎的滋生。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气囊压力监控仪临床应用及相关领域指南层面应用•气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气管壁粘膜的缺血性损伤,而压力过低无法阻隔分泌物进入肺部支气管,所以《VAP防控指南》明确指出持续监测合理控制气囊内压能够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气囊压力监控仪,是国内气囊压持续监控产品。实时自动监控,并在囊压异常时自动报警,很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潜在风险。囊内压处于安全范围内无需人员干预,替代常规手动测压,也降低了临床的工作负荷。•目前该产品,已被写入《中西医急重症》教材,根据这款产品写的论文在《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发表,也是符合《VAP防控指南》建议的气囊管理设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指南(2013)》其中第8条.气管内导管套囊的压力:套囊是气管内导管的重要装置,可防止气道漏气、口咽部分泌物流人及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置入气管内导管后应使套囊保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其功效并减轻气管损伤。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2C)建议: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四川气囊监测管路连续监测与控制仪招标产品结构:气囊压力监控仪由主机、电源适配器、连接管路组成。

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气囊压力监控仪的特性安全分类:按防电击类型分类:Ⅱ类内部备用电源供电设备。按电击程度分类:B型应用部分。按对进液的防护程度分类:IPX0。按在与空气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或与氧或氧化亚氮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情况下使用时的安全程度分类:设备为不能在有与空气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或与氧或氧化亚氮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情况下使用的设备。按运行模式分类:连续运行。扩展接口:USB数据传输接口,用于设备参数设置和压力数据采集,连接时设备上需要输入密码。RF射频识别接口,可对具有13.56M的数据标签的连接管路型号和编号进行识别;仪器的扩展接口,在医护人员需要时,且在我公司专业人员指导下才能打开并开放使用。可连接中央监护系统。

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连续的压力监测发现气囊内压力极易产生波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囊的种类、材质、形状等气囊本身的特征都可以影响气囊内压力。导管使用时间、药物使用特别是一些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也会对气囊内压力产生影响。但是气囊压力较常见的影响因素还是临床中常规的护理操作如负压吸痰、雾化吸入、翻身、口腔护理等。这就需要护士在操作前后及时检测、调整气囊内压力。对于翻身、吸痰、口腔护理这3项护理操作应该在操作后10min左右再进行测压并及时给气囊补气,从而防止因压力下降快导致口咽部分泌物流入气管。而对于吞咽、雾化吸入和管道更换护理操作则对气囊压力影响相对缓和,因此无需在操作后频繁测压,只需要在操作20~30min后对气压监测并合理补气即可。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理想气囊压力: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歇的合理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黏膜的压迫性损伤。正常值范围压力:25~30cmH2O容积:5-8ml气囊压力是通过监测外露的指示球囊内的压力来反映气道内气囊的压力状态。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2013年发布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组「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共识」推荐: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套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2018年版「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指南」“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误吸物的主要来源,应用装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的气管导管,可降低VAP发生率并缩短住ICU的时间,推荐在预测有创通气时间超过48h或72h的患者使用。气管导管气囊的充盈压应保持不低于20cmH2O(1cmH2O=0.098kPa)。”减少病人ICU留治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学组推荐: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推荐级别:D级)。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防控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布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指南(2013)》第八条明确指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每4小时套囊压力监测发现,与不监测相比,VAP发病率有所降低。研究发现,与间断监测气管套囊压力相比,持续监测套囊压力并使压力控制在25cm-30cmH2O范围之间,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学组推荐: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推荐级别:D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安徽气管连续监测与控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