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抗震鉴定检测工程服务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

房屋抗震鉴定的意义:为了贯彻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和财产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用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建筑未经抗震设防或抗震加固。改造、扩建、加层等改变建筑结构,影响整体抗震性能。在使用过程中经过破坏性地震、洪水、风暴、火灾等灾害,承重结构出现局部倒塌、裂缝或抗震能力严重受损的等。抗震鉴定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害和损失,所以对于房屋改造和违建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和灾后建筑的抗震鉴定极为重要。抗震鉴定是针对建筑的结构、布局、构造等抗震承载力间隙评定,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较大范围的结构体系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房屋改建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检测工程服务

抗震鉴定中的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对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只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抗震的鉴定方法,可分为两级。第1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当符合第1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建筑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当不符合第1级鉴定要求时,除本标准各章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由第二级鉴定做出判断。房屋抗震检测鉴定工程方案费用建筑砌体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都要注重砌体的抗震概念,加固设计注重概念设计上的提高。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关于建筑现状的调查,主要有三个内容:其一,建筑的使用状况与原设计或竣工时有无不同;其二,建筑存在的缺陷是否仍属于“现状良好”的范围,需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检查结构的使用与原设计有无明显的变化。“现状良好”是介于完好无损和有局部损伤需要补强、修复二者之间的一种概念。抗震鉴定时要求建筑的现状良好,即建筑外观不存在危及安全的缺陷,现存的质量缺陷属于正常维修范围之内;其三,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房屋抗震能力的检测鉴定一般是对建筑物的抗震的构造缺陷和各种损伤进行系统的检测和诊断,基本上是通过检测房屋的结构、调查这个房屋改造和使用情况,按照规定的要求对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定。其房屋抗震鉴定对象可以是建筑,非新建建筑,但是古建筑和危险房屋不在内,是不进行检测的。地震并不是造成建筑物损害的主要因素。现在有很多建筑没有考虑过抗震设定的,虽然有些建筑考虑到了抗震,但与新的地震参数做比较的时候,就无法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了。因此,房屋抗震检测鉴定是一项很重要的检测类型,房屋抗震检测在建筑检测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是检测员必备的能力。多层砌体结构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

在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应考虑抗震措施鉴定的结果,考虑一定的影响系数。对于砌体结构,应考虑整体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考虑方法与A类建筑大致一致;对于混凝土结构,应考虑体系影响系数,当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时,取1.1,符合B类要求时,取1.0,符合A类要求时,取0.8。在确定了各项影响系数后,将计算结果乘以相应的影响系数,当主要受力构件的承载力验算结果大于1、次要受力构件不小于0.9时,可认为其抗震性能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加固处理。C类建筑按现行国家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鉴定。历史保护建筑(或文物建筑)具有重要历史意思,对抗震性能要求更高,应定期进行抗震鉴定。房屋抗震鉴定方案报价

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抗震鉴定检测工程服务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有哪些?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在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抗震鉴定检测工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