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安徽风电安全监管平台清单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5日

    雷达同时探测多个目标(系统可跟踪、显示目标数:≥1000批次),系统接收周边船只AIS信号,并与AIS信号智能融合,多源融合后可控制CCTV系统实现单个目标自动跟踪,对风电场周边目标实现监控,在雷达信号覆盖范围内可设置海缆保护区域,凡进入区域的船只一律自动跟踪拍摄录像,可通过人工方式在时间发现电缆拖网、抛锚的目标,识别其特征、舷号,事前发出警告,事后保存证据。

    系统还可以设定数据保存时间,可追溯回放某一条船或者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内所有船只(可达1个月或更长)的运行轨迹。 临近主要航道,渔船和来往的船舶易误入风场施工区,易发生碰撞、损坏线缆等事故。安徽风电安全监管平台清单

安徽风电安全监管平台清单,风电安全

    2023年1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提出开展海上风电施工安全专项监管。这是自2020年以来,海上风电施工被列入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近年来,海上风电施工安全事故频发。2021年7月,中广核惠州港口一期海上风电项目的施工平台“升平001”发生侧翻,导致4名工作人员失联。2022年7月,粤电阳江、青洲海上风电项目的施工船“福景001”锚链断裂,走锚遇险沉没,25名船员不幸遇难。在海上风电抢装潮推动下,改装的施工船舶和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进一步放大了海上风电的施工风险。海上风电施工不同于陆上,难度和风险更大,其管理涉及发改、海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往往更加困难。重庆海上风电安全平台系统角色管理包括角色的新增、启用与禁用,角色的权限设置。每个角色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组。

安徽风电安全监管平台清单,风电安全

   运维船舶管理信息记录的是内部运维的船舶,如施工船、作业船等。运维船舶主要包括中文名、船舶英文名、呼号、MMSI、IMO编号、船舶种类、比较大高度、船舶长度、船舶宽度、比较大吃水、承载人员等。

    系统对识别后的运维船舶应不同于普通的船舶信息,识别后的运维船舶和普通的船舶对比将有不同的形状或者颜色展示。

    异常船舶管理操作人员可自定义添加黑白名单船舶。当白名单的船舶进入风电场辖区内时,系统不进行报警,如风电场内的运维船、工程船、执法船;当系统发现黑名单的船舶接近风电场任意位置时,系统自动报警,如有闯入风电场一级报警区域的记录的船舶。被标记为异常状态的船舶显示方式将不同于普通的船舶,识别后的异常船舶信息和普通的船舶对比将有不同的形状或者颜色展示。

    人员跟踪管理系统通过出勤人员管理APP实现风电场人员信息管理,实现出海任务、出海人员的全过程跟踪,建立有效的跟踪管理机制,增强人员防范应对安全风险和避险应急的能力,达到人员安全管理的目的。

    以此系统为基础建立出海人员跟踪管理制度,实现人员出海过程中的位置跟踪,准确定位人员所处的设施。日常情况下用于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人员管理,紧急情况下便于应急管理、调度、救援。

    实现以下功能:

    人员信息管理:系统APP可设置人员姓名、年龄、性别、部门、工种及作业资质等基础信息。出勤的工作人员在手机上打开考勤管理APP时,自动向系统上传当前位置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在电子海图上查看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并可以查看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内每位员工的历史位置。

    登离乘管理:任务人员乘船或登升压站平台、风机时扫码签到,系统显示人员位置。

    人员跟踪管理:进行人员信息、位置、登(离)乘情况查询、统计和管理,了解现场人员分布、任务情况等信息,为人员安全管理和应急事件处置提供支撑。

    系统管理:进行用户、权限、配置等系统管理 采用机器视觉图像感知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能力,实现人员异常入侵告警。

安徽风电安全监管平台清单,风电安全

    顺应国家近期关于海上风电施工安全专项监管要求,本项目的主要涉及海上风电建设施工期的对于船舶、人员、海上作业环境等多方位的安全监管工作,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了一套基于AIS、雷达、VHF、CCTV等多信源数据的海上风电施工期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在风电场内布置多种数据感知传感设备以多方位、多层级手段对海上风电场交通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对风电场全海域可视化监控,对进出风电场区域的船舶和人员的实时监测定位。海上风电场区内的风机、海上升压站作为“海上碍航物”会对周围通航船舶产生一定影响。江西水上风电安全平台

四大系统是施工区域安全预警系统、安全生产人员动态监控系统、海上施工船网络覆盖系统、水文气象支持系统。安徽风电安全监管平台清单

    全固态多功能雷达是一款采用全固态发射及相关参数字脉冲压缩体制的现代雷达,集高性能海面与兼低空目标监视以及高精度海洋环境(浪流、海冰、溢油)监测等功能于一体。雷达采用先进的频率分集、脉冲压缩、MTD、多普勒杂波抑制等全相参信号处理技术,大幅提升了复杂条件下的“低小慢”目标探测能力;采用海杂波谱分析、海冰纹理特征建模、溢油相参积累识别等算法处理技术以及全时多功能应用设计理念,大幅提升了雷达的海洋环境监测以及同时多功能综合应用效能。

    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分辨力高、盲区小、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多功能探测等技术特点,体制先进、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可全天候工作,适装于岸基、海基、舰船等各类应用平台,是智慧信息(情报)系统开展全天候海面与低空小目标监视应用、海洋环境监测保障的理想雷达。 安徽风电安全监管平台清单

下一篇: 本地微波